3月24日,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,会上宣读了《中共宜宾市委 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命名2022年度宜宾市乡村振兴先进乡镇、示范村和重点帮扶优秀村的决定》。兴文县古宋镇及4个村榜上有名!名单如下:
(资料配图)
2022年,古宋镇始终坚持育产业、夯基础,不断推进坚持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积极配合做好脱贫攻坚“后评估”、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创建工作。
对上争取项目资金2405万元,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效途径,村资公司带动269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稻虾、生猪、肉牛等种养殖业。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,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家,家庭农场58个,专业合作社83家,申报市级家庭农场2个,县级家庭农场2个,申报三品一标1个。
依托兴文县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,采取“村资公司+龙头企业+农户”模式,引进年出栏3万头生猪企业兴文牧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,建设大规模生猪养殖场9个,年出栏生猪5.8万头;成功引进年出栏1600头肉牛养殖企业成都广厚实业有限公司,规划建设“千牛村”10个,年出栏肉牛4500头;整治稻虾田1650亩,新增稻虾养殖面积5690亩。坚决把粮食安全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,播种粮食10.85万亩。创建竹产业基地6个,实现年产值6700余万元。严守耕地保护红线,累计完成撂荒地整治288.53亩,整改入库净耕地面积1635.66亩,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2000亩。
大力推进“党建引领乡村振兴·文明苗乡全域创建”行动,成功获评兴文县首批“双文明”乡镇,创建双文明村3个,双文明户499户,人居环境不断改善,乡风文明持续提升。
共乐镇共乐村距兴文县城8公里,辖12个村民小组,农户2036户8060人。
共乐村交通便捷,土地肥沃,矿产丰富、气候温和、降雨充沛,盛产水稻、玉米、花生、红薯等农产品,亦宜种植蔬菜、经果林等;2021年共乐村主动融入共乐镇中心镇建设,以高标准农田改造为契机,优化田网、路网、渠网,发展稻虾产业2000亩,打造共乐镇万亩稻虾产业的核心区域,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99.8万元,纯收益15万元以上,逐年稳步递增,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。
共乐村先后被评为“市级文明村”“全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村”。
(资料配图)
水栏村位于兴文县莲花镇、五星镇交界处,距县城23公里,2019年村建制调整改革,由原水栏村与原幸福村合并而成。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,共1327户,5217人。目前,水栏村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养殖业、劳务输出。
水栏村在保障粮食总产量安全稳定的前提下,坚持传统产业巩固发展,特色养殖产业蓬勃发展。努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,通过盘活集体经济、统筹土地经营权流转等多种形式,做好做活集体经济,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60万元。
(资料配图)
共乐镇鹤盘山村距兴文县城13公里,辖5个村民小组,农户904户3636人。鹤盘山主导产业为稻虾和猕猴桃,村内交通便捷,土地肥沃、气候温和。
近年来鹤盘山村以稻虾园区发展和共乐镇中心镇建设为契机,乘势而上,主动作为,发展稻虾产业1200余亩、猕猴桃200余亩,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,优化田网、路网、渠网,已打造为共乐镇万亩稻虾产业的核心区之一,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。
鹤盘山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村、省市县级“六无”平安村、市级基层治理示范村、县级3A级党组织。
(资料配图)
麒麟苗族乡乐望村距兴文县城13公里,2019年村建制调整改革,由原东风村、乐望村合并而成,为脱贫攻坚期间重点贫困村。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,577户,2226人,建档立卡脱贫户78户266人,于2017年整村脱贫摘帽。
乐望村立足蔬菜种植、肉牛养殖特色产业,积极推动蔬菜种植和肉牛养殖,确保蔬菜、肉牛成为全村支柱产业,实现助农增收。加强对现有竹林地的管护力度,成立半专业化村级伐竹队伍,引导群众以伐代管,持续伐竹变现增收。改造残次林100余亩用于发展油茶产业,并新造种植油茶400余亩,保障粮油安全。同时,依托竹林,大力发展林下乌鸡养殖。高质量发展生猪、肉牛养殖产业,围绕“千牛村”目标,加强产业引导扶持。找准近郊旅游区定位,打造好落岩河乡村振兴示范片,推动“麒麟花谷水世界”建设,积极探索建立旅游发展和村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。